為加快推吉林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秸稈資源多途徑、多層次利用,研究和完善鼓勵秸稈綜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加大禁燒監管,形成 “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以堵促疏 ”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到2020年,全省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建立較完善的秸稈收儲運體系,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利用率達到85%,基本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
拓展秸稈利用途徑
秸稈肥料化。大力推廣以秸稈覆蓋免耕播種為核心技術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制定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設立省級保護性耕作作業補貼資金,在省內適合推廣保護性耕作地區推廣實施。支持秸稈有機肥料產業發展,制定秸稈肥料化利用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累計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1600萬畝。
秸稈飼料化。穩步推進糧改飼試點示范,逐步增加專用青貯飼料種植面積。培育飼料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以長春、四平、松原和白城為重點的秸稈飼料產業化基地。鼓勵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飼料加工企業利用秸稈生產優質飼料,引導秸稈飼料規?;a。制定秸稈飼料化利用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飼料加工利用秸稈達到700萬噸。
秸稈基料化。擴大秸稈食用菌基料化應用,培育壯大秸稈基料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發展秸稈育苗、花木基質、草坪基料等利用新途徑,帶動秸稈基料化產業發展,提高秸稈基料化應用的比例。
秸稈能源化。推進民用住宅燃煤供熱鍋爐改造成為秸稈成型燃料鍋爐,將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燃煤鍋爐供熱(供蒸汽)納入改造范圍,積極推廣秸稈成型燃料鍋爐供熱(供蒸汽);支持縣、鄉鎮供熱鍋爐改造為秸稈成型燃料鍋爐,推廣使用農村戶用秸稈成型燃料爐具;到2020年,推廣農村戶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爐具30萬臺;發展生物質熱解多聯產項目,促進秸稈生物天然氣在供熱、車用及工業等多領域的使用。
秸稈工業原料化。鼓勵企業實施生物基化工產品、清潔制漿、纖維原料、秸稈代木、秸稈裝飾材料等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的示范項目,重點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技術工藝先進的高端化利用產業項目,提高秸稈附加值,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帶動全省秸稈綜合利用整體水平提升。
建設收儲服務體系
建立專業化收儲運網絡。建立以機收撿拾打捆為重點的較完善的秸稈收儲運體系,制定田間收儲實施方案。扶持以機收撿拾打捆為重點的收儲運服務組織發展,推廣農作物聯合收獲、秸稈撿拾打捆全程機械化,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組建專業化秸稈收儲運機構,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稈收儲和供應能力,構建 “村有收儲點、鄉鎮有收儲中心,市縣有綜合利用企業 ”的秸稈收儲利用體系。
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將秸稈還田、撿拾打捆等機械設備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鼓勵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秸稈還田、撿拾打捆等秸稈綜合利用設備,推廣秸稈還田、撿拾打捆機械化生產裝備和作業技術。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秸稈田間綜合利用生產。
完善技術標準體系
鼓勵研發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科技創新,通過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支持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及示范,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加強對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及裝備的開發,加強秸稈就地轉化技術和裝備研發力度,合理選擇適宜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進行轉化示范。
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研究建立秸稈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框架,加快相關技術標準研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將成熟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制定秸稈農業化利用、工業化利用、能源化利用等領域地方標準,逐步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產品標準與質量檢測體系,引導產業技術進步、指導企業生產及規范市場秩序。
為確保“五化”利用取得實效,吉林省還將加大資金支持和部門幫扶力度。省里將整合現有省級專項資金,采取獎補或合同等方式,重點支持秸稈 “五化”利用及以機收撿拾打捆為重點的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設立秸稈綜合利用基金,采取股權投入等方式,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建設。各級財政也將加大秸稈綜合利用財政投入力度,積極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支持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同時,根據秸稈資源區域分布情況,結合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重點任務,省直10個部門將分工幫扶重點區域,重點抓好長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農安縣等15個市、縣、區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