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3日,江西贛能股份有限公司豐城發電廠順利完成5號機組生物質燃料摻燒試驗,為企業在“雙碳”背景下探索煤電清潔、高效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試驗過程中,鍋爐燃燒穩定、系統運行良好,同時有效降低了碳排放,環保參數優良,為后續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何為“摻燒生物質”?

▲成熟的生物質燃料——蘆竹成型顆粒
生物質,即來源于生物體的有機物質,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其中一部分,例如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等,可用于能源領域,包括燃燒發電、生產生物燃料等。鍋爐摻燒生物質,則是將煤炭與生物質進行混合燃燒,不僅能部分代替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還能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近年來,以蘆竹為代表的能源作物在種植與研究領域取得巨大進展,蘆竹經粉碎、干燥、擠壓成型制成顆粒,已經成為煤炭清潔替代的重要燃料——這也是豐電5號機組此次摻燒所選用的生物質燃料。
摻燒生物質需要做足哪些準備?

▲燃運人員為蘆竹成型顆粒定期測溫
為確保該試驗順利進行,豐電鍋爐專業對生物質燃料熱值、污染物排放等指標進行了充分的前期調研,制定了生物質燃料摻燒技術方案及運行控制措施,確保了試驗的科學性與可靠性;燃運專業深入研讀江投能源研究院制定的試驗方案,制定了詳盡的《關于5號爐D倉摻配生物質期間的運行方案及措施》,并要求燃運人員按通風、防潮要求,將生物質燃料存放于指定的臨時堆場,增加生物質堆垛巡檢頻次和測溫,防范生物質高溫自燃風險。本次試驗得到了江投集團科技管理部負責人歐陽玉平及江投能源研究院有關專家的到場指導。

▲集團科技部負責人和有關專家現場指導
如何進行安全、高效的配比摻燒?
6月20日下午3點,豐城電廠生物質配煤配倉工作正式啟動。儲運部輸煤程控、斗輪機、推煤機等各崗位人員密切配合,協同發力,嚴格對照試驗方案中的摻配比例、配煤配倉數量、鍋爐負荷等關鍵指標,精準操作,采用斗輪機、推煤機、地面指揮人員聯合作業的方式,將總計221噸(其中含10噸生物質燃料)的混合燃料順利配進5號鍋爐D磨煤機煤倉。試驗采用“單磨摻燒”技術路線,通過在5號爐D制粉系統中,將蘆竹顆粒料與煤共同研磨混合,并輸送至鍋爐燃燒,有效解決了生物質燃料與煤粉混合不均、燃燒不穩定的難題。此次摻燒試驗累計摻燒生物質燃料68.75噸,單臺磨煤機最大摻燒比例達20%。試驗將為該廠后期規模性應用生物質燃料提供數據參考。

▲燃運人員現場監督生物質與燃煤摻混
下一步,贛能豐城發電廠將不斷優化生物質摻燒技術,積極探索“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轉型路徑,將生物質燃料摻燒對系統的影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推動燃煤機組向低碳化加速轉型,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更多綠色力量。 |